对于大多数群众而言,核酸取样只需几秒钟就可完成。但是对于检验人员来说,这项工作才是刚刚开始。5月5日,记者见到了身穿厚重的防护服,戴着双层手套、N95口罩和护目镜的刘云飞,正在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试管检测。
刘云飞,今年31岁,2020年来到商丘市中医院工作,现任商丘市中医院PCR实验室主任。并在2020年、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商丘市卫健委先进个人。2022年4月,刘云飞所在的PCR团队被授予第十届“商丘青年五四奖章集体”。 “PCR实验室又叫基因扩增实验室,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,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,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。通过DNA基因追踪系统,能迅速掌握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,其精确度高达纳米级别。PCR实验室工作环境特殊,进入负压实验室,需要三级防护——手术衣、防护服、隔离衣,半个小时才能穿好,同时还要佩戴口罩,面罩,护目镜等。因为核酸提取、体系配制、扩增检测等,都有可能产生气溶胶,看起来每个有条不紊的操作程序背后,都有很高的感染风险,所以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,才能工作。”刘云飞说。 “自从去年7月31日上报第一例阳性病例开始,PCR实验室承担着30万人的核酸筛查任务,截至9月3号我市解封,共检测200余万人次。为了节约防护服同时腾出更多时间检测样本,我们尽量减少喝水次数,少吃流质食物,保证实验高效顺利开展。”刘云飞说。每一批次的核酸检测都是对体力、耐力的巨大考验,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,不能喝水、上厕所。完成一次实验后,整个人都疲惫不堪,脱下防护服,衣服都会湿透。 “在2021年11月PCR实验室支援周口扶沟,帮助核酸检测3万余人,今年4月份帮助永城核酸检测160万余人。”刘云飞告诉记者,作为核酸检测的主力军,PCR实验室24小时不停歇,在疫情面前担当起了核酸检测的重任。面对剧增的检测任务,我们以疫情防控大局为重,斗志满满,纷纷表示随时听从调遣,保证完成任务。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样本,我们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悄悄地按下了“加速键”,迅速按照各自岗位分工立即进入战斗状态,各个岗位默契配合,有条不紊地进行核酸检测工作。厚重的防护下,不仅有检验人的汗水付出,更是他们不畏危险、勇往直前的勇气。 “虽然PCR实验室的工作,是在不被大家看到的地方,但是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,我们直面病毒,与病毒近距离鏖战,用自己的力量为疫情防控精准实施筑起坚实防线,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。”刘云飞说。(徐松涛 赵成名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|